刘太格(Liu Thai Ker),1962年考入新南威尔士大学并获建筑学学位;1965年进入耶鲁大学深造,获城市规划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贝聿铭事务所工作。之后先后出任新加坡建屋局设计研究部负责人、新加坡首席规划师和市区重建局的首席执行官,主导制定了新加坡1991年的概念总体规划,被誉为“新加坡城之父”。国内现在的某位leader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对他的城市规划印象深刻,邀请他设计了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刘太格
国内的大多数专家认为雄安新区的人口规模应控制在300万-500万之间,人口密度不宜过高,但刘太格则认为雄安新区的人口规模至少要达到1500万。这是因为与雄安相邻的北京和天津都是2000万左右的人口数量,如果雄安没有足够多的人口规模,很难参与到未来的城市竞争中。
△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区位关系
他表示雄安新区的定位虽然是缓解首都北京的城市病,但如果雄安没有足够的分量和力度,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此外,他认为雄安新区的规划最重要的还是建立齐全、完善的城市基本功能,而不应过多的专注于从北京疏散来的那些功能,只有这样,雄安未来才能拥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也才能在此基础逐渐建立和突出自身的城市特色。
△雄安新区起步区
△雄安新区启动区
△启动区总体鸟瞰
△启动区雄安站枢纽片区鸟瞰
△雄安站现状
针对国内目前普遍通过控制人口规模来解决城市病的办法,刘太格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有些城市之所以扩张的很大,恰恰说明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好,经济发展带动了就业,就业又进一步吸引了人口。如果限制人口,经济就会受到影响,这并不是解决城市病的正确方向,也不是政府想要的结果。
刘太格认为污染、交通堵塞和生活配套的不完善是导致城市病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主张将大城市划分成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独立、完善的功能,就像是若干个上市公司一样,每个公司都有独立的“治理结构”,从而实现良好的运转。
他认为应该把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分成五六个小城市,这些小城市距离相互靠近,同时每个城市里的所有功能都是齐全的,这样就可以让人在其中某一个城市永久的居住下去,一辈子不到另一个城市都可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他以新加坡的经验为佐证,说明好的城市规划是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因为有好的环境,功能会做得好,配套也会做得好,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和人才。
他在主导制定新加坡总体规划时,把这个500多万人口的城市规划再分割成了5个100万左右的片区,每个片区里面的功能就相当于一个小城市。每个片区里面都有小学、中学、大学、医院,有工业、商业等场所,这样人们就可以住在小城市,有可能一辈子都不用到市中心去。
△新加坡总体规划演变
△总体规划五大片区
刘太格认为中国城市规划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很多基本的功能没有搞明白,而一些规模不大的城市也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完全是因为交通规划布局做得不合理导致的。
△新加坡中央商务区
他也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把城市规划做好,因为中国的土地是国有的,相较于西方国家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做这件事,唯一缺乏的就是正确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技术。他认为新加坡的很多方面是值得中国参考的,能够帮助中国制定更明智化的政策,更明智化的规划。
声明:本文图片来自于其他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部分权属未标或有误导致的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小编微信ID:greydesign01)。欢迎转发,转载需注明出处,禁止抄袭、洗稿。
Copyright © 2012-2021 DERUI. 德瑞集团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1005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