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德瑞集团官网

客户服务电话

0871-68390836 021-58666686

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城市公园的改造:从破旧荒凉到开放复合

发布时间:2023-01-19 16:43:58浏览次数:
城市更新能够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只要是定义为城市更新的区域,那这「更新」二字,无论如何都有一定程度的“由旧变新”的含义,这既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也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其中,公园的升级改造是城市更新的范畴之一,无论是大型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亦或是口袋公园,都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这些公园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其建设早已不仅仅是休闲传统的延续,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
首先来看一下当下公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公园与城市界限明显,与城市环境割裂;

· 功能配套设施不完善并缺乏维护;

· 环境问题,忽视生态性的内涵;

· 文化流失,缺少“场所精神”;

...



image.png
实景图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针对这几种问题,对城市中的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城市公园进行更新改造,希望在维持现有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局部拆建、景观升级、建筑物功能置换等方式,优化园区功能、提升生态环境、激发社区活力,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看关于公园空间的整治提升。
image.png

城市公园改造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震减灾等综合功能的绿化用地调节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

对其改造,应从景观空间、功能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进行。

· 景观空间提升

河南省周口市的芙蓉湖公园,周边为各大居民区,面临城市提档的需求,承载着东新区未来的城市客厅的重要功能。

image.png
实景图 ©三映建筑景观摄影

该公园的改造构建了多样生活场景吸引了周边社区居民融入,实现了公园“无界”的理念。这不仅仅是一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更是社区和城市之间的强力纽带。

设计希望能将自然拼接进城市乃至社区,营造一个有温度、有生活、有情感的公共社交场所。

image.png
六大主题空间 ©林德设计

绿氧时尚全龄乐园的设计借助树屋主题,意图打造集标识性、主题性、趣味性于一体全龄成长空间。

image.png
实景图 ©三映建筑景观摄影

场地以水之蓝为基调,采用现代、简洁、流畅的线条,营造别开生面的活力、趣味的儿童成长乐园。大面积的蓝色,成为这个空间的焦点,让人联想大海、天空,犹如沉浸在无尽静谧的海水中,舒服、放松。

以多样亲子互动器械增强场景的生动性,自带“网红”属性,成为整个场所的记忆点。

image.png
实景图 ©三映建筑景观摄影

水上漂艺术走廊以生态为主题,沿湖种植芦苇、香蒲,菖蒲,设计架空栈道,穿行于湿地植物区,体会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使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和观察世界。

image.png

公园的无界,是让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人类在这里是参与者,放弃主导和控制,强调融入和体验。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以2021年西安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对其着手进行一次探索式的更新。

image.png
鸟瞰区位图 © 张锦

在改造提升中,首先提出的原则是对于使用15年的运动功能属性基底及生境组团布局不做过多的干扰,使市民参与的体验记忆得以延续;其次在最大尺度满足现有生活习惯及诉求的基础上,对于场地局部区域进行二次复苏。
image.png

入口改造前,景墙、水景老化严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image.png
实景图 ©叁山影像

设计的介入首先面对边界的重塑,东入口在设计时在保留现有布局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水、绿边界,水映新颜,重启崭新的城运风貌。

image.png
实景图 © 张锦

桂花广场区域一直以来都是运动公园内部交通的枢纽点,同时也是重要视觉焦点。在本次更新过程中,通过引入长安十二时辰和时钟的概念,使场地运动属性的时针随光转动,生生不息;与此同时桂花树的更替使区域更加具有序列感和秩序性。

image.png
滑轮场改造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还有园中滑轮场的改造,原设施老旧,在梳理场地空间后,大面积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增补与场地相呼应的构筑物——“折所曲廊”,在满足遮阴功能的基础上,激活场地活力。

image.png
实景图 ©佟阳
image.png
“折所曲廊”的夜景呈现 ©张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改造后的滑轮场已经成为公园内的流量场所。

image.png
篮球场改造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篮球场区域,本次设计则拒绝快餐式的功能更新,把激活运动需求和活力潜能作为出发点。

image.png
实景图 © 张锦

以缤纷的地面色彩搭配和艺术造型感的周边围网,营造出一种自由放恣的运动气质。

以及通过分析使用人群的活动诉求的基础,重新梳理环湖跑道功能,打破传统单一、线性的跑道构图,载入多样功能的跑道空间,重组功能,丰富色彩,提升活力。
· 生态环境改造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意味着可以逐步改变整个城市的环境污染以及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进一步为改善城市环境打下基础。  


所以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在生态水系上也做了相应的改造。



其自然水系统经过了15年的自然涵养,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但因部分基础设施老化导致水质不良,淤积严重,水体修复迫在眉睫。

image.png

更新目标是调养生态的持续性及循环性,从水质净化、水生态修复、底泥整治三个层面入手。

在对原始生态基底不做干扰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地表径流、生物滞留、生态水生植物体系后,增补湿生、挺水、沉水植物,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水中氨氮含量,抑制藻类生长,试图打造水下森林,并将过多淤泥梳理后作为植物养料进行储备。

image.png
实景图  ©张锦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高水域的流动性,恢复水底的生态基地,实现蓝绿空间的自然过渡和无界交融,让自然、活力、生态的氛围渗透入公园内的各个角落。

image.png

实景图 ©焦冬子


还有池州护城河遗址公园在更新改造中,综合运用海绵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方法,将一个“城市飞地”改造为日常自然的人工湿地公园,将原本的黑臭水体改造成为水质常年稳定在IV类水的亲水开放空间。

image.png
实景图 ©UP+S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高密度开发老城区,为合流制片区,水体原为废弃护城河所遗留的水塘,却也是池州十条黑臭水体之一,周边大量散排污水汇入,环境恶劣,同时北侧小区常年存在积水问题。

下面看看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针对外围合流制溢流污染,通过截污工程、合流制溢流调蓄池建设最终实现小区旱季污水直排;其次,采取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等措施控制公园及外围地表客水径流;第三,构建生态驳岸及水生态系统,与业主一起在建设期对水体内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配比。

image.png
水系统方案设计 ©UP+S

建设净化湿地形成湖体自净内循环系统,保障湖体水质长期达到四类水要求;同时,建设泄水通道、盖板沟等排水设施将周边雨水接入湖体进行调蓄可实现周边30年一遇暴雨防涝要求也解决了北部小区内涝问题。

image.png

实景图 ©焦冬子


项目的整体水环境改造,采用“源头+中途+末端”的管控方式,统筹地上与地下空间,更多利用绿色措施,适当辅助黑色措施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85%目标,污染负荷削减率达84%以上(以CODcr计)。


image.png


2

社区公园改造

社区公园是居住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们提供更多交流、娱乐、休息等多元功能的场所。
对它的改造绝不仅仅是简单复制,应充分考虑积极和消极空间、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适当考虑补充周围现有环境缺少的服务设施,打造适合居民活动的休闲场所,成为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实践。

image.png

实景图 ©朱润资


上海·曹杨百禧公园前身为真如货运铁路支线,后改为曹杨铁路农贸综合市场,关停后这个空间被重新规划建设为一个全新的、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绿地

image.png
 曹杨十景图

设计通过挖掘场地文脉、建构空间场景,得以重塑街道绿网、形成“长藤结瓜”般的南北贯穿的步行纽带,进一步拓展曹杨社区的有机更新。

狭窄的场地通过立体的设计手段被赋予3倍的空间延展,成为附近住宅区、学校、商业办公等不同使用人群在不同时段下休闲活动的边界拓展。

image.png
线形与典型剖面

由于地铁以及周边楼距限制,半地下层的开挖限度被控制在1米;首层向上抬高 1.4 米,预留出部分底层空间作为社区“收纳器”提供如艺术展览、社区活动、文创集市等临时性功能;另一方面,为了不造成公共空间对周边小区居民楼的干扰,南北贯通的高线步道被限定在离地 3.8 米的高度。
image.png

实景图 ©朱润资 (项目详细内容点击此处
全长880米的景观长廊划分为南北两翼,聚10组场景以满足聚集、活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公共服务。

image.png

实景图 ©白羽


北京宋庄镇小堡村微景观设计是宋庄艺术商业示范街的入口,政府希望将这里改造成一个热闹、符合民生诉求的户外社区公园。

image.png


可以看到,北方民居的传统灰砖贯穿了整个设计主体:公园的设计结合了现场环境,选择了适当的材料和种植,同时结合了精心设计的空间氛围。

设计的主体构件是一个穿孔灰色砖墙,在指定区域有集中的座位,与穿孔耐候钢交替。后面则是一个绿色的区域,里面充满了松树和灌木丛。

image.png

轴测图©Crossboundaries


在这片L型的场地上,路边人行道和公园之间以一系列户外“城市客厅”连接,蜿蜒前行,并沿着道路带动着周边的烟火气。“城市客厅”之间有着黄色漫步道联系,并使得不同的公共区域连成一个整体
image.pngimage.png
因为有黄色的漫步道,这些“城市客厅”有着自己的层次:首先是如同前奏一般完全开放的欢迎客厅,然后是半围合的社交客厅,再到有着趣味游戏房的玩耍客厅,最后是一个多功能的体育休闲客厅,室外空间沿着客厅不断延伸。

image.png
实景图 ©白羽

该公园已经受到了周围邻里的喜爱,它响应了不同人的需求,有着设计的包容性,尤其是各种色彩鲜艳的城市客厅空间,形成了一个融合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共同体,创造更新生活的同时满足居民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平衡。


3

口袋公园改造

口袋公园,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


从城市更新角度来看,口袋公园具有很大优势。


因为口袋公园正好契合了城市更新在微观层面的需要,其特点为选址灵活、面积小、呈离散性分布等等,可以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中。


对其进行改造更是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将城市中的 “边角料”空间,打造成一个具有“弹性”的空间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抓住未充分利用的空间,并将它们改造为公园已经成为趋势。





广州黄埔区黄登社区旧改签约中心,被密集的老旧建筑和荔枝林包围,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低的灰色空间。

image.png


设计团队对其进行改造,延续了周边生态的景观基底,呈现一个为老旧社区服务的口袋花园,重新激活社区的“边角料”空间,让土地重新呼吸,为场地注入新的活力。

image.png

整个场地运用几何语言植入景观之中,强化空间的渗透并扩大体验延展面,用简单的逻辑关系构建一个与周边环境自然共生的多元空间。

image.png

在直白的几何元素中,借用立体草坡和透光板,嵌入充满活力的社交体块,模拟出一个大自然的游戏场,让孩子们在有限空间无目的性漫游和奔跑,将荒废用地变为有趣且亲切的社交场所。
image.png
项目概览 ©Kelvin Mak
还有中国香港北角区一个小街坊的改造,设计师通过走访考察,发现这里经常有市民光顾,如钓鱼、 锻炼、约会等,对老年人来说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休闲地。



image.png

改造前实景图 ©Eric Chan

且不同的人很多都会带来自家的椅子,分享与各人随时共用。相比本有的固定式长凳,自家椅子能随着用家的喜好来移动和摆放,有充分的自主性。

image.png


募捐的二手家具 ©Eric Chan
image.png
实际概念 ©O&O STUDIO, REhyphenation

凭借这一特点,设计团队向北角居民募捐二手家具,获得了47把椅子和三张桌子然后重新设计及改造,同时保留家具本身的记忆及故事,反映社区再利用旧设施的做法。


image.png

实景图  © Kelvin Mak


最终的设计是一个类似于户外城市客厅的汇编, 地面辅以彩绘地面图形。明亮的地板让人想起常见于唐楼的彩色传统瓷砖和图案。改造家具也利用了透明有机玻璃来构造,保留及凸显原有家具的色彩及历史痕迹。





image.png
实景图 ©Eric Chan
有的由学校椅子改装为摇摇椅,组合一起成为摇椅共享基地。有的利用有机玻璃穿上新衣服,让街坊能看到及摸到的同时,也能提高安全性。另外也有老式麻将桌,利用有机玻璃连接件安装在现有长凳,让街坊们一起细谈往事点滴。


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大到城市公园小到口袋公园,其改造提升,主要是通过提升公园的开放度、可达性,构建新的服务场景、复合城市功能等,吸引更多人群进入,进而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动能。